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
计算机网络概述
计算机在信息时代的作用
- 21世纪:数字化、网络化、信息化
- “网络”是一个统称,泛指把人或物互连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统。
- 三大类网络:电信网络、有线电视网络、计算机网络
- 两大特点:连通性和共享
因特网概述
- 网络:节点+链路(<100m)+(交换机)<—计算机连在一起
- 互联网:网络+路由器(internet) <—网络连在一起
- 因特网: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(Internet)
- 三大阶段: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、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(主干网,地区网、校园网)、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(互联网服务提供者) 结构的互联网
- 万维网:www,指World Wide Web
- 主机和主机的通信实际上是主机上的进程和另一主机的进程通信
因特网的组成
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
边缘部分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分为C/S方式和P2P方式
核心部分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等
互联网的核心部分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
电路交换线路独占、面向连接的,需要经过建立连接、通信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,但数据具有突发性、线路利用率很低
存储转发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<–分组交换
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、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较短的、固定长度的数据段,需要在数据段前加上首部构成分组,分组交换独立选择传输路径
路由器处理分组:将分组放入缓存,查找路由转发表,把分组送到适当端口转发出去
分组在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,会造成时延,首页携带信息,会造成开销
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、任务是转发分组
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
- 1994年我国用64kbit/s专线接入互联网
计算机网络的类别
网络按照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、城域网和局域网
网络按照使用类型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
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、环型、星型、树型、网状
网络按照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、报文交换网、分组交换网
网络按照工作方式分为资源子网、接入网、通信子网
计算机网络的性能
性能指标主要包括
速率: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,单位是 bit/s或kb/s等
带宽:数字信息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,单位是 bit/s、kb/s等
吞吐量: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
时延=发送时延(数据块长度/带宽)+传播时延(s/v)+处理时延+排队时延
时延带宽积=传播时延*带宽
往返时间RTT: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,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,总共经历的时间
利用率:信道利用率(计算)和网络利用率
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
- 费用、质量、标准化、可靠性、可拓展性、可升级性、管理与维护等
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
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:层次+协议
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,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
各层完成的功能:差错控制、流量控制、分段和重装、复用和分用、连接建立和释放
ISO:国际标准化组织
OSI/RM: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(法律上的国际标准)
TCP/IP Suite: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
网络协议:数据交换遵守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
- 网络协议三要素:语法、语义、同步
OSI七层协议体系结构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
- 物理层:规定电压、接口等标准
- 数据链路层:输入如何封装、添加物理层地址MAC
- 网络层:IP地址编址、选择最佳路径(动态路由协议)
- 运输层:可靠传输(建立会话)、不可靠传输(不建立会话)、流量控制
- 会话层:服务端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
- 表示层:加密、压缩(开发人员)、编码等
- 应用层:产生网络流量、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
TCP/IP的四层模型:网络接口层、网际层、运输层、应用层
五层协议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应用层
协议是水平的,服务是垂直的
整个传送过程是一个U型
物理层
物理层的基本概念
主要任务: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相关的一些特性
- 机械特性:接口形状、大小、引线数目
- 电气特性:电压范围为-5v~5v
- 功能特性:规定-5v为0,5v为1
- 过程特性:规定建立连接时各个相关部件的工作步骤
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
数据:运送消息的实体、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
信号: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
模拟信号: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
数字信号: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
码元: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,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,1码元可以携带nbit的信息量
信道概念:单工通信、半双工通信、全双工通信
基带信号:来自信源的信号
带通信号:把基带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后的信号
最基本的调制方法:调幅、调频、调相
常用的编码
- 单极性不归零码:高电平为1、没电压为0
- 双极性不归零码:正电平表示1、负电平表示0,正负幅值相等
- 双极性归零码:正负零三个电平,信号本身携带同步信息
- 曼彻斯特编码:由低到高为0、由高到低为1
-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:bit与bit之间有变为0,无变为1(抗干扰)
信道的极限容量
奈氏准则(理想):在任何信道中,码元传输速率有上限,超出上限会出现码间串扰。 V=2WBaud,Baud为波特
香农公式(实际):C=W*log2(1+S/N),W为带宽、S为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、N为信道内的高斯噪声功率
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
波长越长、频率越低,数据通信的范围为104~1016
导向传输媒体
- 双绞线
- 屏蔽双绞线(STP)
- 非屏蔽双绞线(UTP)
- 同轴电缆
- 50Ω同轴电缆
- 75Ω同轴电缆
- 光纤
- 单模光纤(传播特性好)
- 多模光纤
非导向传输媒体
- 无限传输
- 短波通信(电离层)
- 微波通信(直线、卫星)
物理层设备:集线器(已淘汰、不安全、无法定向发送)
- 放大信号与重发
- 扩大网络传播范围
- 冲突域(半双工)
信道复用技术
- 频分复用技术FDM:分配频带并固定使用,比如打电话
- 时分复用技术TDM:容易造成线路资源浪费
- 统计时分复用技术STDM
- 波分复用CDM:C=λ*f,本质还是频分复用
- 码分复用CDM
- 码分多址CMDA
- 将每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时间间隔,称为码片
- SS=1、ST=0、S*S的共轭=1
- 缺点:1bit–>m码片(需要更多的频率)
数字传输系统
- 北美24路PCM(T1),VT1=1.544Mb/s
- 欧洲30路PCM(E1),VE1=2.048Mb/s
- 我国使用E1
宽带接入技术
- ADSL(电话线):低端频端留给传统电话使用,高端频段留给上网用户使用
- HFC(光纤同轴混合网):有线电视接入
- FTTx技术(光纤到x技术)
数据链路层
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
基本概念
- 信道类型:点对点信道(一对一)、广播信道(一对多)
- 链路:一条点对点的数据线路线
- 数据链路:物理线路+实现通信协议的软硬件(网卡)
- 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是帧
基本问题
- 封装成帧
- 在一段数据前后添加首部和尾部、就构成了一个帧
- 首部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进定帧定界
- 透明传输
- 传输数据为可打印的ASCII字符(95个)
- 传输数据中出现不可打印字符时,使用字节填充法
- 差错控制
- 误码率=错误比特数/总比特数
- CRC(循环冗余校验)、数据+余数(FCS)、FCS为帧校验序列
- CRC查错但不丢错
- 要做到可靠传输,需要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
使用点对点的数据链路层(PPP协议)
PPP协议(点对点协议),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,常用于拨号电话上网
满足的要求:简单、封装成帧、透明性、多种网络层协议、多种类型链路、差错检测、检测连接状态、最大传输单元、数据压缩协商
不满足的要求:纠错、流量控制、序号、多点线路、半双工或单工线路
PPP协议组成:
-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(HDLC)
- 链路控制协议(LCP):控制身份验证
- 网络控制协议(NCP):分配ip
PPP协议帧格式
填充方式:字节填充和零填充
字节填充(异步传输)
- 0x7E->(0x7D,0x5E)
- 0x7D->(0x7D,0x5D)
- 0x20->(0x7D,0x20)
零填充(同步传输)
- 发送方每五个1便加0
- 接收方每五个1便减0
使用广播的数据链路层(CSMA/CD协议)
局域网的特点与优点
- 特点: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有,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有限
- 优点:具有广播功能、设备位置改变灵活、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、可用性和生存性
共享通信媒体分为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划分接入控制
- 静态划分信道:频分复用、时分复用、波分复用、码分复用
- 动态媒体划分接入控制(多点接入):随机接入(主要)、受控接入,受控接入又分为多线路探询(polling)和轮询(已弃用)
CSMA/CD协议:载波监听多点接入/碰撞检测
载波监听:发送数据前先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,有就先不发送数据
多点接入:多点接入在一根总线上
碰撞检测:检测信道上的电压摆动
CSMA/CD只能支持半双工通信、不支持全双工通信
以太网的的争用期:端到端往返时延2τ、通常取51.2μs
对于10Mb/s的以太网,争用期内可发送512bit,即64字节(最短有效帧长)
使用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
- 基本退避时间,取2τ
- k=min[重传次数,10]
- r=rand.choice[0,1,……,2k-1]
- 重传时延=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
- 重传16次后丢弃该帧、并向高层报告
以太局域网
- 标准:DIX Ethernet v2/IEEE 802.3
- 子层:LLC(逻辑链路控制)和MAC(媒体接入控制)
- 星型拓扑一般借助于集线器(hub),hub工作于物理层
- 帧的发送时间 T0=L/C,要求长度不能太短、速度不能太快
- 信道利用率 α=τ/T0
- 理想情况最大值=T0/(T0+τ)=1/1+α
- MAC地址/硬件地址/物理地址:48位,前24位为厂家,MAC地址不能冲突
发往本站的帧
- 单播(一对一)
- 广播(一对全体):全为1
- 多播(一对多)
以太网帧格式
无效的MAC帧
- 非整数字节
- FCS有误
- data不在46~1500
- 有效帧长度不在64~1518
对于无效的数据帧,直接丢弃,不重传
扩展以太网
- 物理层扩展:光纤+调制解调器
- 数量拓展:
- 集线器:效率不高
- 网桥(会学习MAC地址表),使用最多的是透明网桥,透明网桥使用的是生成树算法: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的兜圈子
- 交换机(足够多的高速网桥):比较安全、效率高
虚拟局域网
LAN:局域网
VLAN:虚拟局域网:1VLAN=1个广播域=逻辑网段
高速以太网(V>100Mb/s)
数据链路层安全问题
- MAC>2,会产生宕机现象
- 静态MAC地址绑定
补充
CISCO建网三层模型:接入层、汇聚层、核心层
网络层
指引
- 网络层关注的是如何将分组从源端沿着网络路径送达目的端
- 两种服务、IP、ICMP、路由选择协议、IP多播、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
- 一大争论: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?(本质:可靠交付是由谁负责,不是网络层,而是端系统)
内容
两种服务
- 虚电报服务:逻辑上的连接、不是真正的连接,h1到h2的所有分组沿一条虚电路发送
- 数据包服务:数据包写入地址,由路由选择传送地址,现在多用此服务,特点为简单灵活、无连接、尽最大努力交付
虚拟互联网:中间设备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系统
中继系统
- 物理层:转发器
- 数据链路层:网桥或桥接器
- 网络层:路由器
-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:网关
网络层协议:IP、ARP、RARP、ICMP、IGMP
IP协议
层次化IP地址将32位的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(不全为1、不全为0)
类别
- A类:8+24,固定为0,1~126
- B类:16+16,固定为10,128.1~191.255
- C类:24+8,固定为110,192.0.1~223.255.255
- D类:组播,固定为1110
- E类:研究用,固定为1111
补充
- 127.0.0.1:本地环回地址
- 169.254.0.0:windows DHCP自动生成的错误地址,临时使用
- 保留地址
- 10.0.0.0 (A)
- 172.16.0.0~172.31.0.0 (B)
- 192.168.0.0~192.168.255.0 (C)
子网掩码: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
子网划分:CIDR(无类型域间选路)
- 网络号+主机号按需改变,需要改变子网掩码
- 每个子网是原来的1/2,子网掩码往后移动一位
- 点到点的子网掩码为255.255.255.252
- 划分子网要遵循除2的规律(等分)
- 变长子网划分(不等分)
超网:合并网段(子网掩码左移)
IP地址决定数据包最终到哪(不变)
MAC地址决定了路由转发的下一跳是谁(变)
ARP协议:通过广播,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
RARP协议:通过广播,将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
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,首部固定长度为20字节
- TTL:首部生存时间,可判断操作系统类型
数据路由:路由器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
网络畅通:数据包能去能回
静态路由: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路由表走,windows 网关就是默认路由
负载均衡的实现
ICMP协议不是高层协议,是IP层的协议,主要负责报告差错和故障
ICMP报文类型
- 差错报告报文
- 终点不可达
- 源点抑制
- 时间超过
- 参数问题
- 改变路由(重定向)
- 询问报文
-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
-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
IGMP协议
- 主要管理组播成员
- 组播管理协议(组播=多播)
RIP协议
-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
- 特点:周期性(30s)广播、根据跳数判断距离(不准确)
OSPF协议
- 内部网关协议,也属于动态路由协议
- 度量值为带宽,比较准确
- 支持多区域、二级结构
- 触发式更新
- 三个表(邻居表、链路状态表、计算路由表)
BGP协议
- 外部网关协议
- 连接各个自制系统
- 发言人交换路径向量
VPN
- 虚拟专用网络,在互联网上传输私有数据
NAT:网络地址转换
PAT:端口地址转换
传输层
TCP:面向连接,可靠的协议;可靠传输、分段、编号、流量控制、建立会话
UDP:无连接,不可靠的协议;一个数据包搞定、不编号、不建立会话、多播
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关系:协议=TCP/UDP+端口号
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之间的关系:服务运行后在TCP或
UDP的某个端口侦听客户端请求
windows防火墙防不住木马
对等实体通信传送的叫做运输协议数据单元
协议数据单元
- TCP为TCP报文段
- UDP为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
UDP:用户数据报协议
报文格式
TCP:传输控制协议
TCP的特点
- 面向连接
- 点对点
- 可靠交付(如何实现?)
- 全双工通信
- 面向字节流(1Byte=8Bit)
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,套接字=IP+端口
TCP报文格式
- URG:优先级,不排队(发送)
- ACK:0表示确认号无效,1表示确认号有效
- SYN:同步(syn=1)
- PSH:优先级,不排队(接受)
- RST:TCP会话出现严重错误,释放连接,需要重新建立连接
- FIN:数据通信结束,释放连接
如何实现可靠传输?
停止等待协议,等待时间>RTT
- 优点:简单
- 缺点:信道利用率太低;
- 信道利用率U=TD/(TD+RTT+TA)
- 为了提高U,采用流水线传输
- 连续ARQ协议,滑动窗口技术(可靠),采用累积确认机制
-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技术
如何实先流量控制?
- 滑动窗口机制,接收窗口确定发送窗口
-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:RTT=(1-α)* RTT+α*RTT,α通常取1/8
如何避免网络拥塞?
- 拥塞条件:对资源需求的综合>可用资源
- 拥塞的状况
- 理想的YSKZ
- 实际的YSKZ
- 无YSKZ
- 死锁(吞吐量=0)
- 发送方维持拥塞窗口(cwnd),无堵塞时增大、有堵塞时减小(先2n,再逐渐加一)
- 发送窗口上线=min[rwdn,cwnd]
-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(不能完全避免)
- 快重传(3个确认直接重传)和快恢复算法(不从SSThresh开始,
不从慢开始开始)
TCP的传输连接管理
- 三个阶段:连接建立,数据传输,连接释放
- TCP连接的建立采用C/S模式,由客户端发起
TCP的三次握手
为什么需要三次连接?
- 二次连接的话可能会使服务器处于等待状态,造成资源的浪费
TCP的四次挥手
应用层
DNS:域名解析协议
DNS: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
域名层次
- 根域名(.)
- 顶级域名(com、edu、net、cn)
- 二级域名(test.com)
- 三级域名(email.test.com)
域名解析
过程
- 分级向上,然后向下
- 先进行本地host查找,没有的话进行DNS查询
- 分布式查询
有自己的DNS服务器的好处
- 解析内网域名
- 降低到Internet的域名解析流量
- 域环境
DHCP:动态主机配置协议
静态IP地址/动态IP地址
DHCP客户端请求IP地址的过程:广播(IP与MAC全为1)
DHCP的服务器必须是固定地址
DNCP分配的IP有租约,过一半就进行续租
跨网段分配地址:一般在本网段才可以进行广播,跨网段广播需要告诉路由器转发广播
FTP:文件传输协议
端口:21端口为控制端口,20端口为数据端口
TCP控制连接:传送命令信息
TCP数据连接
- 主动模式(20端口,x端口):客户端告诉服务器用X端口,服务器用20端口去连接客户端
- 被动模式(x端口,y端口):服务器告诉客户端用X端口,客户端用Y端口去连接X端口
传输模式
- 文本模式
- 二进制模式
补充
- 主动模式防火墙需要打开21端口
- 被动模式若只开21和20端口,是不能下载数据的
Telnet:远程终端协议
端口:默认为23端口
作用:
- 远程调试网络服务
- 远程管理
可以探测端口是否打开
1 | telnet ip port |
RDP:远程桌面协议
端口:默认为3389端口
想要使用连接,需要加入remote Desktop user组或管理员组
win server支持多用户操作系统系统,但查看进程可以看出
XP和win7为单用户操作系统,不支持多人同时登录
RDP连接时可选择将本地硬盘映射到远端
HTTP:超文本传输协议
端口:默认为80端口
统一资源定位符:协议://主机:端口/路径
标识网站:地址/端口
一机多站,最好靠域名来标识
使用代理服务器访问网站好处
- 节省内网访问Internet的带宽
- 绕过防火墙的限制(暗示)
SMTP、POP3、IMAP:电子邮件相关协议
- SMTP:发送邮件
- POP3和IMAP:接受邮件
网络安全
安全的方方面面:数据安全、应用安全、操作系统安全、网络安全、物理安全、用户安全教育
通信面临的四种威胁
- 被动攻击
- 截获(ARP欺骗)
- 主动攻击
- 中断(DOS、DDOS)
- 伪造(更改IP)
- 篡改(DNS欺骗->钓鱼)
计算机面临的威胁
- 计算机病毒:”传染”,如熊猫病毒
- 计算机蠕虫:消耗资源
- 特洛伊木马:与外界通信
- 逻辑炸弹:在特定条件下运行
查杀木马
- 查会话 netstat -n
- 查服务 msconfig
- 安装杀毒软件
加密与解密
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
对称加密:
- 加解密密钥相同
- 效率高,但密钥不适合在网上传输,维护密钥麻烦
非对称加密:
- 加解密密钥不同
- 公钥与私钥配合
- 解密细节(非对称+对称)
DES:数据加密标准
加密过程
- 分组为64位一组
- 加密串联
- 密钥为64位(56位密钥+8位奇偶校验位),后来因太容易破解改为128位
数字签名
- 防抵赖、防篡改
- 签名细节:明文经过hash变为摘要1,加密用私钥将摘要1变为摘要2,解密用公钥将摘要变为摘要1
证书颁发机构CA
发证机构,证包括公钥、私钥和CA的签名
CA的作用
- 为企业和用户颁发数字证书,确认其身份
- 发布证书吊销列表
SSL:安全套接字
位置: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
https采用tcp的443端口
过程:非对称加密传输密钥、对称加密传输数据
SSL的三个功能
- SSL服务器鉴别,依靠CA
- 加密的SSL会话
- SSL客户鉴别
IPSec
IPSec属于网络层安全,属于底层的安全
安全关联(SA)是构成IPSec的基础,两个通信实体以此来协定用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协议(AH协议和ESP协议)、转码方式、密钥以及密钥的有效存在时间
安全协议
- AH协议:协议字为51,鉴别首部,只用于签名
- ESP协议:协议字为50,封装安全有效载荷,用于签名和加密
数据链路层安全
在数据链路中进行加密与解密
PPP协议:身份验证
ADSL支持数据链路层安全
防火墙安全
防火墙内的网络为可信赖的网络,墙外的网络为不可信赖的网络
防火墙分为网络层防护墙和应用层防火墙
- 网络层的防火墙:基于数据包、源地址、目标地址、协议和端口、控制流量
- 应用层的防火墙:基于数据包、源地址、目标地址、协议、端口、用户名、时间段、内容,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内网
企业级防护墙架构
- 单网卡防火墙
- 边缘防火墙
- 背靠背防火墙
- 三向外围网
互联网的音频和视频
在网上传输音频视频的特点
- 传输音频视频:占用的带宽高、网速恒定、延迟低
- 数据信息:对带宽没硬性要求、网速恒定的要求不高、延迟要求不高
在网上传输音频视频的问题
- 延迟对于非交互式的音频视频影响不大,对于需要交互式的影响较大
- 带宽不稳定<–设置缓存与播放延时
音视频分类
- 流式存储音/视频:边下载边播放,比如在线看课程
- 流式实况音/视频:边录制边发送,比如直播
- 交互式音/视频:实时交互式通信,比如聊天
IP电话
定义
- 狭义上指在IP网络上打电话
- 广义上指除了IP网络打电话之外,还包括在IP网络上进行交互式多媒体实时通信(语音、影像),甚至还包括即时通信
连接方式
- PC到PC
- PC到固定电话机
- 固定电话机到固定电话机
通信质量的决定因素
- 端到端的时延(<250ms)和时延抖动
- 语音分组的丢失率
Qos服务质量
Qos服务质量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
改进“尽最大努力交付”的服务
- 增加优先级标记
- 增加分类
- 流量管制
- 调制机制
- 呼叫接纳
无线网络
类别:PAN、LAN、MAN、WAN
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限局域网
- 一个基本服务集BB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
- 站内可直接通信,站外与站内通信需要过基站
- 基本服务集内的基站叫做接入点(AP),AP必须有一个不超过32位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一个信道
无固定基础设备的无限局域网
- 移动自组网络,比如手机热点
补充
3G、4G、5G,自动注册附近的基站
本文链接: https://yd0ng.github.io/2020/02/25/%E8%AE%A1%E7%AE%97%E6%9C%BA%E7%BD%91%E7%BB%9C%E5%9F%BA%E7%A1%80/
版权声明: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